资讯动态 | 您的当前位置:澳门24小时手机版 → 资讯动态 |
南昌:产业数字化全面加速 |
信息来源:经济晚报 发布时间:2023年4月27日 浏览:186 次 |
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方大特钢”)是南昌市新型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近日,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看到,一支能干的“机器人团队”正开足马力,伴随着耀眼的电焊火花,将产品零部件精确焊接在一起。据该企业电焊工高级技师甘荣刚先容,这些“钢铁工人”名为“六轴工业机器人焊接设备”,由江西省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制作,目前正陆续被投入到轧钢棒材、优特钢、弹扁生产线上。该设备焊接牢固率大于99.9%,焊挂准确率达100%,既提升了焊接质量,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用于烧结工艺环节的单管破碎机、用于焊接工艺环节的双腔焊接机器人……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下,“机器换人”在方大特钢随处可见。“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大家针对不同产品开发专用设备,目前已累计研发了十多种机器人,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达到数百万元。”甘荣刚先容。 不仅如此,近年来,方大特钢还出台相关制度,发动全体员工开展头脑风暴,对工艺、设备、生产流程进行技改,既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又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很多机器设备都是工人们边干活边思考,对传统设备改良而成的。通过这些设备,让整个生产过程更为智能、更为精准、更为效率。”甘荣刚说。 如果说工业机器人是企业生产的“手脚”,那么智慧指挥中心则可称为企业维持运作的“大脑”。在方大特钢智慧指挥中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流程可视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各个关键环节的数据参数,是方大特钢高效高质生产的关键所在。 据方大特钢自动化信息中心主任宗凯先容,整个钢厂的生产工艺,包括从原料采购到发货出厂的全流程,都可通过平台数据直观展示,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优化工艺流程,真正实现了业务“数据化”“可视化”。 据方大特钢相关负责人先容,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方大特钢经历了“三步走”。“第一步是推动生产在线,实现以订单驱动的产销衔接,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第二步是推动采购在线,上线物资采购、物流跟踪、大宗原燃料管理等系统。2023年,大家将推动第三步,即让数据‘开口说话’,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断优化各项指标。” 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制造水平,新兴产业也在数字化建设中积蓄发展新动能。今年一季度,位于南昌高新开发区的晶能光电股份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晶能光电”)全新打造的数字化封装生产车间,在高端智能装备应用上达到90%以上,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优良率。 “目前,企业芯片月产能达2亿颗,单个工人的产出是以前的10倍以上。此外,产品品控较之前大幅提升,平均每百万颗芯片最多有4颗不良。”晶能光电战略发展部高级经理王琼对记者说。 以方大特钢和晶能光电为代表,南昌许多企业正抢抓数字化风口,通过“互联网+”“5G+”等技术激发产业新活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入“快车道”:洪安化工通过“5G+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化安全巡检系统,产品合格率提升33%,产能效率提高20%,生产人员安全性提高43%;百威雪津通过实施5G项目,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产线人员优化精简15%,产值同比提升8%;广宥鞋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用工率下降了22%,效率提升了30%,年产值增加4000万元左右…… 对标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要求,南昌市扛起主责,先后出台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 全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行动方案》《促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澳门24小时手机版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稳投资、小升规”的十条措施(试行)》等引导性文件,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广口径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凭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不断深耕,南昌市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南昌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2年,该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87.77亿元,增长8.3%;规上App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115.85亿元,增长16.9%;2022年,南昌市推进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61个,目前该市处于自动化及以上水平的制造业企业超70%。 南昌市工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南昌市将全面摸排294户规模达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在增资扩产、协作配套、上下游延伸等方面的意愿和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引导企业科学合理新上项目、扩大产能,实现2023年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40%左右。此外,力争今年新增上云企业一万家,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300个。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