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24小时手机版

欢迎访问江西省企联网 /  设为澳门24小时手机版| 加入收藏
澳门24小时手机版 企联概述 资讯动态 企业学问 劳动关系 创新成果 职业经理人 领导讲话 政策法规 在线咨询
资讯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澳门24小时手机版资讯动态
多重考验下 市场前景还好吗——来自中小企业的一线观察之一
信息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2日 浏览:1344 次

在我国各类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数量占九成以上,由于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大潮的波动总是率先反映在它们身上。

记者近日深入全国多地调研发现,多重考验之下,不少中小企业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主动谋变,努力在时代大潮变迁中站稳脚跟。 

主动谋变 压力之下寻找新空间

临近年末,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企业总经理崔文峰几乎每周都去新开工的厂区工地看看。建设周期2年、投资2亿元,这个新厂区是众智科技近年来最大的一笔投资。“新工厂建成后,大家的产能将增加8至10倍。”崔文峰信心满满。 

不仅是规模的增长,这里承载着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在发电机组控制器领域深耕10多年的众智科技想通过新厂区提升数控面板的品质,在新能源、5G等领域打开新天地。

调研中,记者看到,众多像众智科技一样的中小企业,没有被暂时的困难吓倒,而是瞄准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自发转型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经过连年亏损,河南掌柜食品有限企业这两年开始走上坡路,预计今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

“转型要趁早、要主动。大家从2013年开始转型,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逐年砍掉油炸食品,向非油炸食品转型。”企业总经理刘海亮说,“过程很艰难,因为持续投入,连年亏损,但一直咬牙坚持着,终于迎来了曙光。” 

在江苏,凭借多年的技术储备和对欧洲市场的提前布局,苏州巨峰股份有限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从2018年1.46%负增长到2019年前三季度17.35%正增长的逆袭。

在陕西,合容电气集团投资5亿多元的智能化现代化工厂正在加紧开工。“明年4月份就能投产。大家今后要走的路线就是大科技、小生产、智能化、高收入。”企业董事长贾申龙表示。 

压力转化出动力。面对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等多重考验,众多中小企业正努力通过创新摆脱产业链低端位置,寻找新的竞争力和生存之基。 

“经济不好的时候,有的企业照样能办好;经济好的时候,也有企业倒闭。关键是企业自己做到高质量发展。”贾申龙说。

理性发展 坚守正道主业 

记者调研发现,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中小企业的发展理念正在变化,从过去往往盲目追求做大,到现在越来越专注细分领域做精做强。

“以前,不少企业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活钱变成死钱,经济下行期,风险暴露。”河南漯河市中小企业联合投资发展商会会长胡纪根表示,有了深刻教训,企业逐渐变得理性,转型都是围绕主业,不再盲目涉足不擅长的领域。 

这种转变也反映在融资需求上。今年8月至11月,银保监会在5省市试点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大排查。在江苏,96.5万户小微企业填写了融资意向调查问卷,其中17万户企业同意上门对接,占比不到20%。在河南,30.9万户填写调查问卷的企业中,只有4.45万户表示有融资需求,占比不到15%。 

在业内人士看来,出乎意料的融资需求数据背后,除了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外,企业融资需求趋于理性也是重要原因。

亲眼看着一些客户抛弃主业去盲目拓展新业务,造船的去搞了房地产,做电力的去开发旅游产业,新业务没搞成功,还连累了主业,崔文峰感叹,“中小企业要在行业中做精、做细、做强,决不能只图短期做大而偏离主业。”

发展理念的转变,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过去大家注重做大做强,现在是做优做强。”河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郭瑞山表示,近年来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为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信息咨询、研发设计、市场开拓、投资融资等服务,目前已有478家企业被纳入培育库。

更多期盼 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市场的风险大家不怕,最怕政策不稳定或者一刀切。”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企仍面临一些隐性的歧视性门槛。”

……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等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有效释放,但现实中仍存在不少梗阻。调研中,记者发现,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完善的创业环境,是中小企业家的共同期盼。

“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信息不对称,容易盲目投资、产品趋同,政府之手要发挥关键作用,加强行业规划引导。”胡纪根说。

对企业发展而言,“钱袋子”往往就是“命根子”。有中小企业表示,企业发展中,尤其是在种子期成长期,缺少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支撑。

“企业成立10多年一直靠自有资金投入,今年刚刚拿到机构投资者的融资。”郑州圣莱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企业总经理蔡耀武说,“撑到现在不容易,多年持续大量的投入。希翼国家加快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让企业融资有更多渠道。”

正在谋求转型创新的中小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十分渴求。一些中西部企业表示,当地高校、研究院所不多,通过高薪、股权等方式吸引外地人才,但往往很难长期留住。

“不仅是薪酬问题,还应创造与高素质人才匹配的创新研发环境,配套的教育、医疗条件等。”正星科技有限企业副总经理周亮说。

“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畅人才发展通道,为企业创新活力提供最坚实的后盾。”胡纪根说。






打印】   【关闭

热博rb88体育

维护电话:0791-86351537 版权所有 © 2007-2011 澳门24小时手机版.江西省企业家协会 赣ICP备11007887号
地址:江西南昌市省政府大院北二路100号 邮政编码:330046 技术支撑:新派南昌网站建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